不同的節氣、節日風俗習慣中,飲食文化為其中相對重要的一環,它不能能夠體現出節氣、節日的風俗特徵,而且極具特色,一年之中的眾多節氣、節日中,基本上找不到兩個相同飲食文化的節日、節氣,它們構成了多樣性的飲食文化。
大暑曬伏姜含義
簡而言之,大暑曬伏姜是通過將生薑與紅糖混合攪拌,並裝入容器封上紗布後,放於太陽下晾曬的風俗,源自於中國山西、河南等地。據說二者充分融合後食用,對老寒胃,傷風咳嗽等有奇效,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。
大暑喝伏姜功效
大暑可通過喝伏姜的方式去達到養陽驅寒的養生目的,這主要是因為姜是一種陽性物質,適合在高溫炎熱的三伏天食用養生。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等。喝過伏姜後,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,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,血液循環加快,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,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,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、寒氣一同帶出。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,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後,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。
大暑曬伏姜方法
大暑曬伏姜時,需要從大暑開始曬,一直曬到暑伏天結束,這樣曬出來的伏姜可滿足一整年食用,且比普通姜質量好。具體方法如下:從農田裡拔出一兜生薑,將其剛長出來的嫩芽掰掉,只剩下皮色灰褐的老薑,再將泥土清洗干凈,把姜丟在屋瓦的背壟上,防止被雨水浸泡。這樣生薑就在屋頂上白天經受酷暑驕陽的灸烤,晚上承受著露水浸潤。等三伏天過去,從屋頂上將它撿回來,這就是伏姜了。伏姜顏色灰黑,完全沒有了生薑那些堅韌的絲狀纖維,卻變得異常辛辣。本來就是暖性的生薑,變成大熱的物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