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可以說是秋季中間的節氣,這個節氣有一個特殊的點就是這天晝夜平分,自古以來,秋分就視為一年之中的幾個重要時間點之一,在這個節氣到來的同時也會很多有趣的習俗,其中不乏有一些活動和美食。
秋分三候的含義
秋分三候顧名思義也是反映秋分這個節氣的物侯的。秋分三候:「一候雷始收聲」,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,秋分後氣息開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;「二候蟄蟲坯戶」,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,並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;「三候水始涸」,降雨減少,水氣蒸發快,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沼澤及水窪乾涸。
最傳統的祭月節
很多人都知道中秋要祭月,但其實最傳統的祭月節是在秋分這天。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古時有「春祭日,秋祭月」的民俗活動。秋分曾是傳統的「祭月節」。夕月,即祭拜月神。擺上祭品,將「月神」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,紅燭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祈求福佑。據考證,最初「祭月節」是定在「秋分」這天,不過由於這天在陰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,不一定都有圓月,所以後來就將「祭月節」由「秋分」調至陰歷八月十五日。
祭月以保國泰民安
祭月是從古流傳至今,古人祭月,也是一種期盼美好的行為。據了解古人認為,涼氣太重會影響國家祥和與百姓的身體健康,所以朝廷要祭祀月亮,以保國泰民安,此即所謂「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」。並且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,實際上是古人對「月神」的一種崇拜活動。在秋分時節,是古老的「祭月節」。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「祭月」而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