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節氣都有屬於它的特點所在,而每個節氣也都分為三候,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,從入秋開始,氣溫就開始逐漸下降,風也從涼意變成了寒冷,過了秋天也就到了冬天,真正的寒冬也就來了。
天氣轉涼氣溫下降
秋分屬於一個過渡性季節,這個節氣一到,很多地區的氣溫都開始變低了。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,降雨會帶走地面的熱量,降低地表氣溫,因此,秋分後天氣會逐漸的轉涼,夜晚的溫差更是逐漸拉大起來。秋分過後,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,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,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。
秋分有吃野菜的習俗
每個節氣都會有一定的習俗,而且地區不同習俗也不同。在嶺南地區,有個不成節的習俗,叫做「秋分吃秋菜」。「秋菜」是一種野莧菜,鄉人稱之為「秋碧蒿」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尋時,多見是嫩綠的,細細棵,約有巴掌那樣長短。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「滾湯」,名曰「秋湯」。有順口溜道:「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」一年自秋,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,身壯力健。
民間習俗送秋牛
每個節氣的到來,隨之到來也有關於這個節氣的習俗。秋分隨之即到,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。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,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,名曰「秋牛圖」。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,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見啥說啥,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。言詞雖隨口而出,卻句句有韻動聽。俗稱「說秋」,說秋人便叫「秋官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