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滿周歲的孩子可以稱為什麼?年齡稱謂的由來

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稱謂,未滿周歲的孩子可以稱為什麼呢?年齡稱謂的由來是什麼?女孩十三、四歲稱為豆蔻,三十歲稱為而立,六十歲稱為花甲,來年齡稱謂專題,了解更多內容!
未滿周歲的孩子可以稱為什麼?年齡稱謂的由來

未滿周歲的孩子可以稱為什麼

襁褓:不滿周歲。
初生:嬰兒;一說嬰為女,男則為孩。嬰同膺,膺為胸,是指初生兒要抱在胸前喂哺。
嫛婗 初生嬰兒。
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,稱為“湯餅之期”。語出劉禹錫《送張盥詩》。 
 滿月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稱為“滿月”,也叫“彌月”或“誕月”。彌是滿的意思,所以彌月即滿月。誕月來自《詩經?大雅?生民》第二章的首句:“誕彌厥月。”這一章是寫後稷誕日的情況的。誕是發語詞,“彌厥月”是說滿了懷孕應用的月數,後來就用“誕月”指出生滿月。如蘇軾《賀坤成節表》:“恭臨誕月,仰祝聖期。”  
“晬”小兒滿月、滿一百日或滿一歲都稱為“晬”。因為晬是滿一周期的意思。滿百日稱“百晬”,滿一歲稱“周晬”。
未滿周歲的孩子可以稱為什麼?年齡稱謂的由來

年齡稱謂的由來

1、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,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,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。
2、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,如:人初生叫“嬰兒”,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。嬰可與膺通假,膺者胸也。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。七歲除叫做“悼”外,還叫“齠齔”也叫做“毀齒”,因為正是換牙時期,所以有此稱呼。
3、十五歲叫做“童”,“山無草木曰童”。古代十六歲成年,十五歲男子未加冠,女子未及笄。此處用的是比喻意。

    熱門內容